当前位置:首页 > 半导体行业 > 半导体行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欧洲芯片简史:这家荷兰公司,扼住了全球半导体芯片的咽喉

image.png


倒霉的尼康都没机会当小角色


       在和阿斯麦关于“浸润式”和“干式”投影的技术路线争斗中,尼康只是打了一场败仗,而让它真正一败涂地的,还是在euv光刻机的研发中,被美国直接排除在外。这个时间点需要推移到“浸润式光刻”方案出现之前。在上面讲到的“浸润式光刻”方案中,光源采用波长为193nm的氟化氩激光。随着摩尔定律的推进,氟化氩激光的潜能很快被“浸润式光刻”榨干,半导体界需要寻找新的光源。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看起来非常适合,它发射的极紫外光波长为13.5纳米,仅为氟化氩激光193nm的1/14,前途简直不可限量。不过,极紫外光也不好伺候,比如:容易被许多材料吸收,需要在真空环境曝光;真空环境带来洁净度挑战;过短波长易产生绕射,进而造成掩膜、晶圆边缘过度曝光,带来良品率下降问题;
       总之,新的光源带来一大堆新问题,其实这也是193nm氟化氩激光源一用就是几十年的原因。但极紫外光诱人的应用前景,促使摩尔定律的坚定拥护者intel早在1997年就开始下注,这也是尼康悲剧的开始,阿斯麦走运的起点。
intel和美国能源部共同发起成立euv llc组织,汇聚了美国顶级的研究资源和芯片巨头,包括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和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等三大国家实验室,联合摩托罗拉(当时如日中天)、amd等企业,投入2.25亿美元资金,集中了数百位顶尖科学家,只为一件事:极紫外光刻机到底可不可行?考虑到美国光刻机公司日渐衰落,为避免阿斯麦(佳能当时已排在其后)和尼康中的一家独大,英特尔于是邀请阿斯麦和尼康一起加入。但美国政府不乐意了,担心最前沿的技术落入外国公司手中,因此反对阿斯麦和尼康加入euv llc。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美国和它的盟友并不总是掏心掏肺。阿斯麦对美国政府许下一大堆承诺后,勉强进入了euv llc这个超级朋友圈当一个小角色。尼康则没有这么幸运,直接被拒绝,连当小角色的机会都没有。


点击阅读全文
《欧洲芯片简史:这家荷兰公司,扼住了全球半导体芯片的咽喉》.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