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半导体行业 > 半导体职场生活 > 正文内容

【芯片】我在中芯国际的往事&中芯国际深度解析

image.png

导读:以下评论来自我们会员投的芯片公司创始人。这个产业需要技术/人/时间的积淀,很难跨越式发展。他们也是在摸索了数年,交了很多辆奔驰车的学费之后,才做出了细分领域唯一能量产交货的产线。

真正跑过芯片线都会像这篇文章一样体会到:芯片制造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协作!协作!协作!这也是中国做芯片生产最难!最难!最难掌握的核心技术,没有之一!生产一片wafer,需要近百号人,上百道工序,一个月不分昼夜,一“纳”不苟的高强度劳作,稍有闪失就前功尽弃、损失惨重!跑线如果没有跑好,每周看着一辆奔驰车往海里扔。所以打造好一条能够持续、批量、稳定出货的芯片线,需要一群志同道合、齐心协力、配合默契的团队,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磨合锻造,才能基本成型……这篇文章还让我记起了一件往事,多年前,某位大咖介绍我去找一下张汝京,让他指指路。我特意跑上海一个南郊老远的厂里拜访他。老人向我介绍完碳化硅后,语重心长的说:小伙子,以后有人买你公司,多少钱你就卖了吧……临走了送我几个挂饰手电筒,上面写着:愿主照亮前路……

2003年11月,我辞去了在英特尔的工作,回国加入了中芯国际(上海)。

image.png

我回国的决定主要基于三点想法:1)北大硕士毕业后,没有在国内工作过,自己应该而且可以为国内半导体的发展做一点事情;2)回国能够为年轻人传帮带,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3)上海离父母更近,也好让父母安心。

点击阅读全文
《【芯片】我在中芯国际的往事&中芯国际深度解析》.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