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谋交大EMBA 课堂摘要
张忠谋交大EMBA 课堂摘要
30年实战经验
九月廿三日起,半导体产业龙头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多了一项称呼-张教授。他将在交大企业管理研究所开课,将他纵横国际高科技战场卅多年的经验,首次浓缩为条理分明的精华,传授给学生。对新的职衔,他个人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希望学生都能「抛弃成见,没有包袱」的来听课。近年来,张忠谋因为经常演讲、出版自传,是媒体曝光率相当高的一位企业家。今年暑假之后他要在交大开课的消息,不仅在校园里掀起一股期待的气氛,在产业界也引起讨论,希望这是一个了解世界级企业管理精神与做法的机会。
然而,身处竞争激烈的半导体战场,张忠谋为什么要走进安详的校园开课?他想传授些什么?做事向来严谨的他,甚至已经在台积电内「试教」了一段时间!以下是张忠谋接受访问时,对自己跨足教育界的理念及做法的若干说明。
问:您在交大开课的消息再度吸引外界的焦点,请问缘起何在?。
答:这个想法已经想了好几年,正如我写自传的远因(从小就想当作家),我小时候也有过当老师的梦想。近因则是,自从我开始担任高层经理人之后,就觉得自己最大的责任是在「教」。公司要用人都需要面试,需要我亲自面谈者都是副总经理以上的人,他们都说要再「学习」。我对这种回答没有太多好感,终身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但当你的职位高到一个程度的时候,更大的责任是在教导别人。多年来,我教的对象是台积电内的员工,但我相信有些内容也可以应用在别的公司及钻研企业管理的学生身上,因此有了开课的构想。至于选择交大,是因为台积电内的员工以交大毕业者居多,我们与交大的关系也密切些。一年多前,当时的交大校长邓启福先生来看我,我主动向他提出这个想法,他非常有兴趣,反应很积极,于是决定合作。
问:请说明您上课的内容与方式?。
答:我已经在台积电内试教过九次,一次两个钟头。我过去从来没有进过商学院,也没有上过企业管理之类的课程。所以,我讲的内容与教科书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全部是我自己几十年来的经验。当然,有关台积电的商业机密部份,我是不会用做教材的。主要的内容包括,一、企业文化:世界级公司的意义。二、组织:什么是好的组织,我不赞成所谓「金字塔型」的组织,太过僵化。我主张「流体型」的组织。三、组织的功能:国内已经很熟悉研究与发展、生产、工程等部门。但我认为台湾的企业对市场营销(marketing)、人事部门可以发挥的功能,还不很清楚。四、世界级公司的董事会的功能。五、合理而有激励作用的待遇制度。六、公司策略等。还有一项很重要的课题是,我强调沟通的重要。试教的时候,我对员工提出一个警语:「听的人比讲的人更累。」很多人认为刚好相反。但是,讲的人很清楚自己讲什么,而听的人不仅要「听」,同时还要「想」,要融合对方说的话、提出来的资料之外,还要注意对方的肢体语言。所以,如果真的用心「听」别人说话,远比说的人累。
问:选课的学生包括研究所及在职人士,您希望他们以什么心情或态度来上课?。
答:我希望他们不要有成见或包袱。企业管理是很多人都上过的课,在职人士更是自己身在其中,每一个人多少都会有自己的认知与想法。但我想,我的课会有一些不同。在大学上课总有考试、交报告的行政工作,交大请了一位企管系的教授朱伯涌与我合作,替我处理这些工作。他已经参加过台积电内的试教,据他自己表示,他非常兴奋,因为听到的都是与过去所学完全不同的东西。不过,中国古话说,「教学相长」,学生的问题、讨论对我也有帮助。
问:您从事高科技工作几十年,即将在「董事长」的头衔之外,增加「张教授」的称呼。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答:倒没有特别的感觉。我从卅三岁起就负责带领三千人,做为一名主管,我本来就经常要对员工讲话,已经有点启发、倡导的性质。只是这次是第一次在大学里开课,地点不同。曾经有媒体统计张忠谋的年薪,单位以亿计,在交大的十三堂、廿六小时课,如果要以这个标准计算,他可能会成为台湾有史以来,钟点费最高的教授。然而,对百年树人的工作而言,回馈与成就从来就不能有形计价。「张教授」与他的第一个一百名学生自有无价且无限的体会。
张忠谋书单
一直强调要多读书多思考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在昨天交大「经营管理专题」课程中,向一百多位学生提出本周的参考书单,其中很多文章是节录自近期的国外财经杂志,探讨的内容也各异其趣。在最近出版的财经期刊中,张忠谋首先推荐九月二十八号出版的「财富」﹝Fortune﹞杂志,有一篇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的访问,他觉得很有意思。杜拉克在访谈中批评证券分析师,认为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通病,是在把每家公司都当成「造钱」的公司,但实事实上不然,这些公司是在生产冰箱、衣服、鞋子、晶圆等,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特性,但是证券分析师却不管任何行业,只管经营的数字、成长、营收等,好像在比较各种「制钱机器」的效果,这个角度其实是很肤浅的。张忠谋说,这篇文章很值得一看,如果他将来遇到证券分析师,会建议他们去看这篇文章。
另一篇则则是九月二十八出版的商业周刊﹝BusinessWeek﹞,其中美国版的封面人物是福特汽车掌门人现年四十二岁的比尔福特,他是亨利福特的后代子孙,这篇文章是以很人性的角度来报导福特企业的领导人。
张忠谋还推荐外同期周刊内一篇书评,介绍L.J.Davis所著的「亿万富翁的骗局」﹝The Billionaire Shell Game﹞,记录美国有线电视大亨约翰马隆﹝John Malon﹞的成功过程中游走法律边缘的故事,马隆目前是美国第一大有线电视网TCI的执行长,早年曾经在通用电器任职,于一九七三年创立TCI,在八○年代是第一个喊出未来可提供收视户五百个频道的系统商。张忠谋在通用电器总裁任内,曾与马隆在业务上有过几次会面,他印象中的马龙相当精明。
在专书方面,张忠谋向学生推荐了James Coolins及Jerry Porras合着的「Built to Last」,此书是在比较二家近似的公司,在经过不同的竞争后竞争力各见高低,主要原因就是二家公司企业文化的不同所致。另一本书则为C.Ray Johnson的「CE Logic」,主要在讨论公司执行长的经营管理之道。
张忠谋本日讲课内容 1998/09/30 - 2
经营管理是一门活的学问,不像物理或工程,你学会了这些理论就可以解决问题。经营管理没有一套完整的东西传授给你应用,因为这些模式常常在变,举例来说,二十世纪初的经营管理,指的是时序研究﹝Time Study﹞,例如洛克斐勒就在研究工人阶层在执行某个动作时,要花多少时间。到了一九四○年代,通用汽车执行长史隆又提出管理学上新的想法,他认为公司一方面要中央集权﹝Centralize﹞,某一方面又要地方分权﹝Decentralize﹞。到了一九七○年代大家又开始崇尚日本的管理制度,而日本是强调团队的力量,但是实际上每一个组织都是不同的模式,不管是地方分权、中央集权、或是团队力量,都不是绝对可行的模式。
企管大师杜拉克也曾表示,以往让大家参与决策制定的过程被认为是很好的制度,但是要是一艘船要沉了,船长还要透过开会的方式来寻求解决办法吗?他最好是直接下命令准备应变。我的意思是,经营管理不是一套办法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使用,也不是在同一公司内都可使用。
我所谓的知识,不是像父母拿着汤匙,一瓢一瓢的喂你们吃饭,我希望藉由这堂课,养成你们观察、学习、思考、尝试的习惯,而这也是经营管理者终生所追求的事情。如果我在这堂课一百个学生中,能有十个、十五个学生养成这些习惯,我就很高兴了。
我很希望大家能养成思考的习惯,想,想,想,IBM喊出THINK的口号是很对的。我上次讲了一些题目,例如葛洛夫建议我们要做终端消费需求的提供者,讲到韩国的过度投资,还有柯林顿的绯闻事件。这些经营管理的人都要有所了解,例如柯林顿的新闻,其实是人类价值观改变的里程碑,无论事件未来如何演变,这个里程碑的重要性已经确立。
你们或许会觉得我讲课有点海阔天空、天马行空,好像与经营管理没有关系,其实我从事经营管理三十多年,我的兴趣包括政治、文化、经济等,这些都是经营管理之学。在我求学阶段中,大部份的课程都是理工科目,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教授,却是大一在哈佛大学的人文学﹝Humanity﹞老师,我修这门课非常辛苦,一个刚从香港到美国念书的学生,就要念荷马的「埃利奥特」史诗,这个作品好比中国的诗经,你想想一个外国人懂一些中文,就要去念诗经是多么困难。我在埃利奥特之后,还要念罗马诗、米尔顿的「失乐园」等书,这些都是西洋文化变迁中不同时代的代表作,这位教授的样貌现在还深深在我眼前,很潇洒、很天马行空,可是他对西洋文化的变迁俯拾皆是,毫不费力如探囊取物,但是我早已忘了教我牛顿三大定律的教授。
这个人文学的教授就是活学的人,而经营管理也是一门活学,我希望这门课最重要就是能启发同学的智慧生活。我所谓的思考的步骤,就是观察、阅读、学习及思考,其中工作上的观察约占三分之二,工作以外观察占三分之一,而工作上的阅读占五分之一,公余之暇的阅读占五分之四。学习则是观察加上阅读的结果,至于最重要的思考,有关工作上的思考只占我生活的一小部份,我的大部份思考都是工作以外的事情。我所谓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就是一直在学习思考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