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美元改变人生,他(张忠谋)75岁交棒失败,88岁才退休(转)
来源:壹周刊
1980年代,台湾经济正起飞,但高科技产业还是一片荒芜,54岁的张忠谋放弃TI集团副总裁的大位,回到台湾,在这片荒地上播下半导体种子,打造晶圆代工的新模式。
如今,台积电发展成现在6000多亿元新台币(下同)的规模,叱吒全球晶圆代工产业,身为创办人、大股东的张忠谋,身价也水涨船高,2017年时高达287亿元,名列当年台湾五十富豪第二,仅次于鸿海董事长郭台铭。
因为一美元,人生就此改变
张忠谋曾就读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取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博士。他在年轻时曾考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班两次落第,后来选择到实务界工作。当时,他要在两家公司间做选择,一家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一家是福特汽车。但福特汽车开出的薪水,比另一家少了一美元。
他不服气一美元的差异,打电话给福特要求高一点的薪水。接电话的人事经理回他:“我们不讨价还价。你要来就来,不要请便。”
年轻气盛的张忠谋恼羞成怒,选择到原本不想去的小公司,从此与半导体结缘。若是当时福特同意提高薪资,那么现在的半导体界,恐怕会有了不一样的发展。
27岁的张忠谋进入世界级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工作,41岁便接任集团副总裁,掌管全球半导体业务。
张忠谋(左)担任德州仪器副总裁时,在生产线与领班讨论优化制程
1985年,54岁的张忠谋回台湾接任工研院院长,以他在美国30年半导体实务经验,将工研院的科技知识转为商品、产生利润。回台几个星期后,李国鼎跟张忠谋提出创办半导体公司的想法。从美国回来前,他压根没有想过要成立台积电。
当时台湾技术落后,营销、管理也不强,唯一强处是工程人才。
“我跟李国鼎说,工研院的技术落后世界至少两代,业务能力低,但有很多制造的工程人才,他们很勤奋,我便提出晶圆代工的想法,而且要做就做世界级的规模。”那时候,张忠谋才想创立一个有赢面机会、前所未有的半导体商业模式—晶圆代工。
开创新事业,辛苦难免。过去张忠谋在美国成就很高,和世界级公司主管平起平坐,当他找他们提案时,一些朋友对待的态度保留,在他们眼中,张忠谋只是一个在落后地区想开公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