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半导体行业 > 半导体技术精帖 > 正文内容

北方华创NMC508C刻蚀设备技术解析

以下是针对北方华创NMC508C Poly ETCH刻蚀设备的详细技术解析,综合其工作原理、工艺原理及气体体系,结合行业应用需求进行说明:

NAURA.jpg

⚙️ 1. 设备概述与核心定位

型号与定位:NMC508C是北方华创开发的8英寸兼容多晶硅刻蚀机,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与反应离子刻蚀(RIE)协同技术,专攻高精度多晶硅栅极、浅槽隔离(STI)及硅刻蚀工艺。

适用工艺节点:支持0.35–0.11μm集成电路制造,覆盖逻辑器件(Logic)、功率器件(Power Si/SiC/GaN)、微机电系统(MEMS)等特色工艺。

设备架构:采用多腔室集群设计(Cluster Tool),集成传输模块、刻蚀工艺腔、去胶腔、冷却站及自动化控制系统,支持串/并行工艺处理,提升量产效率。

⚛️ 2. 工作原理:ICP-RIE协同作用

NMC508C融合两种等离子体生成技术,实现高精度各向异性刻蚀:


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通过高频线圈(13.56MHz)施加交变电磁场,电离反应气体形成高密度等离子体(密度达10¹¹–10¹²/cm³),提供高活性的自由基(如F⁺、Cl⁺),主导化学反应刻蚀。

RIE(反应离子刻蚀):

在晶圆电极施加低频射频(如400 kHz),控制离子垂直轰击能量,实现物理溅射与方向性刻蚀,保障图形的各向异性(侧壁陡直)。

协同优势:独立调控等离子体密度(ICP源)与离子能量(RIE偏压),兼顾高刻蚀速率与图形保真度,适应多晶硅栅极的纳米级精度需求。


? 3. 工艺原理:多晶硅刻蚀的物理化学过程

多晶硅刻蚀需同时满足高选择比(对底层氧化硅)、侧壁形貌控制及低损伤,其流程分为三步:


查看隐藏内容



打赏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北方华创NMC508C刻蚀设备技术解析》.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