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 Unit Process–RCA清洗 (转)
本文转自芯苑,ic-garden.cn (由于芯苑会经常关闭站点,故转载存留)
编者按:得益于刚毕业时候在方正遇到第一位副总David_Lin (林大野), 他是一位有修养很博学的人,毕生钻研清洗,每次和我聊天都聊清洗,为了和他有话题也让他觉得我有在好好学,我几乎通读了所有清洗的材料。这是我学的最多的一道process,今天花了一天时间翻遍当年的记忆,整理出这份材料给各位还在学习的半导体朋友们,起码你们能知道这些名字怎么来的?why APM or SC1?
摩尔定律一直像一道魔咒一样,无情的鞭笞着我们每一个半导体人,一次又一次觉得绝望了,又一次次被突破了。然而,摩尔定律不是只有黄光一个人的事,另外一个不得不提又是特别关键的制程便是清洗。不然你线宽做的再小,wafer上一堆particle/颗粒,又有何用?很多时候,洗不洗的干净真的很难恒定,就感觉像中国人洗水果一样,农药残留你怎么衡量?没办法,只能洗洗更健康吧。
说起半导体的清洗,不得不说说RCA公司,这家公司有两个牛人Kern和Puotinen,在1965年发明了SC1和SC2,1970年公布专利。一直到现在我们的process flow里依然有SC1和SC2 clean,因为专利关系,他们就直接命名标准1号液和标准2号液。当然学术上,也叫APM(Ammonia/Peroxide Mix)和HPM (Hydrochloric/Peroxide Mix),因为配比的化学液的组合而得名。不知道什么时候半导体清洗能够革命性变化一次,让RCA公司的那两个神话人物变成历史。
闲聊完了,说说技术吧。Clean没有绝对的,取决于哪边更脏,然后扩散达到动态平衡。下次客户跟你讲看到defect,勇敢跟他说这很正常~~
清洗里面有多少东西?DHF, SPM, APM, HPM, DIW, QDR/OF, DRY, etc. 是不是真觉得不少呢,真的这么多,因为我们生存的环境太复杂,我们要洗掉各种东西包含颗粒物(particle),金属(metal),有机物等。而且除了洗干净,我们还得防止再生和次生。下面我们来讲下每种物质都是用来洗什么的,有什么危害,这样你才能知道为什么B-Clean是那个顺序,而且必须严格是那个顺序(SPM-->DHF-->APM-->HPM)。
1) HF/DHF: HF他可以溶解SiO2,原理是HF+Si-->H2SiF6溶解于水,所以可以洗掉Si表面的Native OX (Si放在空气总会长个二三十A的oxidation,在Sub-Micro制程这个厚度无法接受,因为C018的时候我们的GOX才26A。所以进管长GOX前必须洗掉。问题来了,为什么在最前面洗?后面还有那么多洗,而且有双氧水会氧化Si。那是因为H2SiF6溶在水里产生SiF6(2-)离子,这个离子对阳离子特别有吸引力(Hi-Affinity),学术文章上叫Zeta potential。所以如果他最后洗,肯定一堆的particle和金属离子又回来了。所以HF后面尽量不要用QDR,而要用overflow,因为QDR的动态冲水会产生很多particle被SiF6离子吸附过来落到wafer上。
2)再说说冲水这一事吧,一次清洗需要洗四种酸(氢氟酸,硫酸,氨水,盐酸)这没两种酸之间都不能碰到一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每过一道酸进入下一个酸之前必须过水,把晶片(wafer)表面的残酸洗干净,这就是冲水(DIW rinse, De-Ionized Water)。
冲水有好多讲究,用热水(HDIW)还是冷水(DIW)?QDR(Quick dump rinse) 还是OF (overflow)?
如果前面的酸是高温的或者粘稠的,必须用HDIW。因为高温如果直接用冷水会有thermal shock,粘稠的用热水可以提高溶解度,洗得快(类似热水洗油污)。那冲水方式呢?一般用QDR比较好,先喷水可以冲洗,再经过快速排水(dump)可以产生drag force向下拉力,容易将表面的残酸带走。但是Final rinse和HF不能用,自己想想找出答案吧。
3) SPM (Surfuric/Peroxide Mix),用来洗去有机物(organic)的沾污,他的原理是H2SO4+H2O2-->H2SO5+H2O,而那个H2SO5就是强氧化的卡罗酸(Carlo Acid),知道为啥用SPM去光阻了吧?flow里面看到CAROS其实就是这个东西。还有个名字叫Piranha clean,我不知道为啥,希望有人能够留言告诉我。
4)APM/SC1, HPM/SC2:这个东西我就不讲了,没啥特别讲的,只是APM/SC1对Si有蚀刻能力,主要受温度和浓度影响。所以制程不断往下走必须要低温低浓度,否则会产生Si roughness or Si pits (凹坑)导致GOI可靠性问题。
最后讲一下DRY吧,Dry最早用SRD(Spin rinse dry)主要是伯努利原理,其实就是离心力原理,甩干的。150mm(6寸)时代在用,但是因为旋转的动态会产生particle,而且有机械共振点问题,所以到8寸就只能用来洗monitor/dummy了。在8寸主要IPA dry或Marogoni dry,他们都是用IPA热蒸汽,差别在于一个是把wafer放到IPA热蒸汽里面,通过IPA热蒸汽的气化吸水然后回流收集。而Marogoni dry是在wafer起水过程中通IPA热蒸汽,通过分子表面张力差异将水带走。还有什么LPD or APET dry,其实都是大同小异都是用IPA蒸汽,构造上改一改,避开专利而已。
补充点HF和BOE吧,都是用来吃OXIDE的,半导体用的HF一般有三种: 49%的HF(纯的)做空片recycle,1% (50:1) HF 吃oxide, 0.1%(100:1) 吃Si-base的polymer。而BOE(buffered oxide etchant)是HF+NH4F的混合液,与HF的差异是在里面掺了NH4F,因为这样就有缓冲的F-比较充足,Etch rate比较快。而且在带光阻的oxide etch (dual gate etch)时候必须用BOE,如果用HF会导致PR peeling, 原因我听一个高人说是因为H+太多会改变PR的结构。
好了,就说这些吧。
酸槽(Wet bench/tank)的注意点:
1. Heater是石英(Quatz)材料,其实就是oxide,所以长期在APM里面会被消耗掉,如果因损耗破裂会导致Al/Fe金属沾污。
2. DIW的drain valve在不用的时候尽量不要关死(too tighten),因为流水不腐,静止的水容易滋生defect导致沾污或particle。
3. APM和HPM之间必须要有隔门,每次传送完必须关上,否则NH3和HCl很容易气化跑到一块产生NH4Cl的固态颗粒。